一文多读懂“多云”时代,企业如何成功借云转型

原创
云计算
而今天,对很多企业而言,不只是有私有云和公有云,而是可能在私有云方面有不同架构的多种私有云,同样,在公有云中也可能选择有不同品牌的公有云,也就是“多云”的概念。实际上,多云很可能是未来企业上云的一个更常见应用形态。

【51CTO.com原创稿件】IDC预测,未来混合云将占据整个云市场份额的67%。Gartner预测,到2020年,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MarketsandMarkets预测,到2021年,混合云的支出将年均增长22.5%,达到近920亿美元。
的确就像这些数字说明的一样,前几年,我们谈得较多的是混合云,因为混合云在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基础上,结合两者优势,既有私有云的安全性、可控性,又有公有云的经济性、高效性和扩展性。
而今天,对很多企业而言,不只是有私有云和公有云,而是可能在私有云方面有不同架构的多种私有云,同样,在公有云中也可能选择有不同品牌的公有云,也就是“多云”的概念。实际上,多云很可能是未来企业上云的一个更常见应用形态。
多云战略也正是VMware近年来的战略重点。今年八月底,在VMware的技术大会上,VMware宣布正在进入下一个阶段,即多云时代。VMware将通过自己的技术帮助客户实现公共云和私有云。而在迈向多云的世界里,VMware强调要重点关注当前四大超级技术,即云、移动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边缘计算/物联网。
近日,51CTO邀请到了 VMware大中华区合作伙伴事业部及战略拓展业务总经理王冰峰先生,和华云数据集团执行副总裁、***技术官谭瑞忠先生,一起就“多云”时代,企业如何成功借云转型的话题进行了探讨。

 

[[247250]]

左: VMware大中华区合作伙伴事业部及战略拓展业务总经理王冰峰       右:华云数据集团执行副总裁、***技术官谭瑞忠

一、
什么是理想的多云模式?
王冰峰:我想多云环境有几个方面:***,我们要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看这个问题,也就是客户可以通过选择***组合的云技术,来实现低成本的扩展,包括技术的扩展、业务的扩展。同时也要兼顾到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以及合规性。
进一步地定义理想的“多云”,就是业务不需要复杂的移植,可以无缝的在多云的环境下进行迁移。对于客户来说,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多云环境。

谭瑞忠:我认为当今的“多云”、“混合云”,是出于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因为某一些IT厂家的要求。
我认为理想的“多云”模式是一个理想,是什么意思呢?当今每一个企业的IT现状都是不一样的,IT环境不同,基础架构不同,对应用、对业务的支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一个混合或者多云的环境里,我们想去追求一个标准化,这是一个理想,这是一个过程。
所以,华云作为一个私有云的***,在中国,我们也在混合云方面在做实践。
实现理想多云模式的难点有哪些?
谭瑞忠:我认为***个难点就是企业的现状,而且企业的现状是一个可以标准化的现状。“标准化”这个词在IT界,作为IT人士,一直在追求的事情,我希望所有的企业能够按照我的方式来做业务,做IT运维。但实际上,每个企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在推动混合云和多云的过程中,如何帮助企业能够有一些参考,不一定要标准,无论是业务模式或是架构模式,还是商业模式,都必须要是一个可以向前运行的模式,这是重要的一步。
王冰峰:***个难点是,如何保证企业能够选择***的组合,即云技术的组合;第二,如何保证数据,以及应用本身的安全可靠和合规;第三,如何做到无缝的在多云环境下进行迁移;第四,如何把这个多云环境变成可管理的环境。
二、
2017年,Gartner在一份名为“云计算进入下一个十年”的报告中就曾指出,到2020年,只有提供IaaS、PaaS和SaaS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才能占据云市场的领导地位。其实在公有云领域,融合的趋势已经发生,很多国际大厂商不仅加强了IaaS与PaaS的融合,更逐渐向SaaS领域迈进。
那么,您二位对融合有什么看法呢?面对这样的趋势,在IT部署方面,用户应该做哪些准备?
谭瑞忠:我认为包括Gartner的一些分析师,和一些业界的厂商,他们的一些思路有点过时了。像IaaS、PaaS、SaaS这种提法实际上已经慢慢过时了。因为这种提法实际上不适合企业IT现状。大多数已经实现了这种融合模式的企业都是一些开发者、中小企业,或者一些创新企业。在中国,大型的企业,有很多IT积累的企业,他们没有办法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全球化。所以我认为这种提法是有一些缺陷的。如果从IT的角度来看,一些基本的工作,比如:统一管理,都已经是融合了的方法。
如果从一个PaaS的厂商的角度来说,如果企业按照PaaS的模式来开发应用,就可以上云了和实现全球化,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但实际上,在现今的中国的企业中,没有多少企业可以完全把自己的现状呈现出来,所以说这是一种不太现实的提法。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融合是一定要有的,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到业务的价值,一定是有融合的过程。但这种融合,我认为一定要从企业的现状入手,如何帮助现有的企业一步一步的通过云化,包括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多云,实现价值,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王冰峰:首先,企业的IT跟现在云计算市场大量的用户是不太一样的。现在大量的云计算用户,以个人用户、中小企业,尤其以互联网公司为主,真正的企业用户上云正在这个阶段和过程中。所以我们更要关注的是他们的具体需求。
同时,我觉得融合也是必然的,因为硬件的基础架构和软件的基础架构进一步的融合互补,对整个的云计算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谭瑞忠:补充一下,我认为基础设施一定要融合,比如各种技术的融合,超融合也好,统一的纳管也好,很多这种技术融合都是势在必行的。应用和基础设施的融合也是要发生的,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帮助企业向数字化转型,迈出很大的一步。
如何帮助企业挖掘更深的价值,就是讲到SaaS或者更高一层,我认为是通过数据。现有企业的很多应用,不是说放到PaaS上就可以变得很好了,而是需要通过数据的挖掘、分析,对业务的理解,与业务相结合,才能够把这些应用变成以数据为驱动的应用。
***,通过多云管理或运维管理把基础设施搞好;第二,把现有的应用统一管理起来;第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利用前沿的技术,帮助一些业务应用实现突破性的改变。我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是这样的。
三、
在使用混合云的时候有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在自己的私有数据中心去运行公有云的软件和服务体系结构。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使用传统的公有云服务,同时配备本地基础架构的功能来管理软件和硬件。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反向混合云”。
在混合云实施过程中,针对“正向混合云”和“反向混合云”,不知道您二位有什么看法?
谭瑞忠:我先回答一下,蛮有意思的,因为我觉得“正向混合云”的概念是我提出来的,为什么呢?一个月前,我看到一篇文章,在谈如何把公有云的一些能力、一些架构推到企业。我觉得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提法,他们叫做“反向混合云”。
这种提法就是说公有云现在在业界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了,特别是在全球相对成熟了。全球的公有云提供商就在讲,如何把公有云架构的技术放到企业,变成私有云,这样推反向,即“反向混合云”。
我看到之后在想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在中国,***,企业上云,也就是上公有云的比例相当低。第二,中国有很多IT企业在协作。所以,为什么叫“反向混合云”?为什么在推混合云、多云的时候不能从企业的现状入手呢?为什么不能推“正向混合云”呢?
如果真正的对企业有了解、分析、然后做判断的话,会发现企业能够接受的更好的方式是正向融合。就是说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如何把企业现有的环境管理好,然后再去挖掘一些场景,把公有云的技术或者模式采纳进来,这种正向的方式,我认为在中国是最适合的。
王冰峰:这个恰恰印证了混合云、多云的存在。不管是传统的企业IT厂商,还是云计算厂商,大家都认为混合云和多云是未来的趋势。
另外,为什么私有云未来会长期存在?从我个人来看的话有几个原因:***,因为硬件的性能在不断地提高,而且成本在不断地下降,所以对于用户来说,确实可以在私有云里得到更好的性能,而且成本很低。第二,任何一个大型的企业,都有安全性、可靠性的需求,这些是需要在私有云的环境下去实现的。当然,灵活性和弹性也是必须的,所以需要私有云和公有云相结合。
我们在今年8月份美国的VMware技术大会上宣布,AWS会把他的公有云上的数据库服务移植到私有云上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公有云跟私有云正向反向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回到用户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用户手上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应用,难道他们真的要抛弃原有的投资,完全上云吗?不是不可以,但是从服务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考虑如何保护企业的原有投资,减少成本,加强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这里我们可以分几个情况来看:一个是可以维持原有的应用系统,也可以把原有的应用系统移植到新的云的环境下。这就是像华云这些企业所做的事情,他们可以让用户传统的数据中心变成私有云,让原有的这些应用还可以再继续使用。还有一些是可以把部分的应用移植到云上,但是保留传统的这些设计,当然企业也可以把它很大量的新的应用移植到云的原生那个环境下。
所以从这种企业用户的需求出发,就出现了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现象,不管是正向也好、反向也好,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有云的厂商,把他们在公有云上积累的科技、创新、技术,不断地移植到企业的数据中心内部和企业的私有云内部。
四、
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多云和混合云的模式来满足业务需求,所以VMware推出了VCPP(VMware Cloud Provider Plan)。在2016年的vFORUM大会上,VMware与华云数据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个合作的最终目的是VMware用户可以根据其业务需求,将工作负荷和数据迁移到华云的公有云上,以降低企业的IT成本,来提高灵活性和效率,并推动数字化转型。
那么在二位看来,VCPP混合云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呢?对用户的价值是什么?
王冰峰:首先,VMware在云计算的领域应该说是一个领导厂商,有非常领先的科技。但是我们并没有利用自己的科技来建立自己的混合云服务,而是采取了一条有别于市场上其他的厂商的方式,即采取一个合作联盟的方式。把我们的技术提供给合作伙伴,使他们可以提供云计算的服务,这是VCPP计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即利用我们的技术来使能我们的合作伙伴。
它的场景是非常丰富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客户在他的私有云里已经有完整的应用系统,来保证业务不断的发展。但在业务不断扩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或者存储能力,需要找到更多的服务。这个时候,大部分客户面临一个非常难堪的境地,要么把原有的应用全部改写,移植到新的应用环境下,要么很难去使用新的这个云计算服务。
VMware的VCPP能够给客户提供两个方面的好处:***是一致性的基础架构,也就是私有云环境下的基础架构和公有云环境下的基础架构,在技术的层面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使无缝的工作负载迁移变成了可能,不光是可以从私有云迁移到公有云,也可以从公有云迁移回私有云。
第二个好处是一致性的运维,客户可以用他在私有云里非常熟悉的管理工具,去管理私有云和公有云以及多云的环境。
谭瑞忠:VCPP的提出完全是一个从客户的需求入手的。VMware作为中国虚拟化市场的领军企业,他的客户有需求,所以他提出这个做法。
华云数据是一个以IDC为起家的公司,我们有大量的数据中心的积累,有运维公有云的能力。我们也碰到很多企业客户,用了很多VMware的技术,来做一些核心的应用。但同时,有一些创新的部门,强调自主可控,需要用开源来做一些事情。
如何在一个多元的环境里、统一纳管,也是企业客户的一个痛点。从华云数据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完全跟VMware有一种很战略性的合作,同时与VMware一起来看客户的应用场景。
所以,我认为VCPP是一个很好的混合云、多云的尝试。基于这种尝试,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场景,会随着企业客户的需求挖掘出来,我们也会全力地去尝试。
五、
互联网+的时代,层出不穷的创新型业务对企业IT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快速、简单地创建企业应用,敏捷地满足业务创新的需求,同时还能维持极高的企业级服务水平,搭建一个“高效率、低成本、易维护”的IT架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目标,超融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我想问一下二位,如何看待超融合在快速上云方面的价值?
谭瑞忠: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超融合是一个存储界的创新。在云计算时代,我们做的是分布式,X86计算的这种横向扩容,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信息化技术、容器技术也做得相当好了。但是在整个横向扩容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限制,其中之一就是存储的限制,传统存储的网络和它的技术都是很陈旧的,一二十年没有什么真的演进了。超融合的突然出现就是让客户看到了,我不需要一个单独存储的环境,可以把存储和计算融合在一起。在云的时代,能够把IT架构的技术快速的横向扩散,这是支撑云计算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从华云数据的角度来说,我们进入超融合市场不是从存储出发的,而是回到了我们的核心,就是帮助客户实现云计算,帮助他们上云。所以我们在用超融合的技术,来帮助客户快速地在一个混合云、多云的环境里实现他的业务价值。所以,能够快速上云,能够开箱即云,统一的云管理,这些都是华云数据推出超融合产品的一个核心。
王冰峰:在我们的云的战略里,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让企业客户能够更容易、更方便地在他的私有云里、数据中心里使用云技术,让企业客户更方便、更容易地使用私有云技术。这里核心的一条,就是利用超融合技术,甚至我们叫超超融合技术,来快速地帮助企业客户搭建私有云。
超融合是计算跟存储的整合。现在我们还有一个新的方向,我们叫VMware Cloud Foundation,就是云基产品,这个是计算、存储加网络的一个超超融合的产品,帮助企业客户把建造一个私有云用的时间由原来的3-6个月缩短到几天。
我们认为超融合的出现,会快速地让企业客户够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好处,也能快速地让企业客户能够适应和习惯云计算技术的使用方法,也更加推动企业客户走向云这条道路。

六、
在今年早些时候,华云推出了搭载自研超融合系统的企业级超融合产品H2CI,助力企业轻松构建开箱即云的数据中心。
下面请谭总介绍一下这款产品的特色和优势。
谭瑞忠:H2CI是基于华云的一款私有云的管理平台来打造一个超融合的系统,从硬件的配置和存储的功能上,都做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推出这款超融合产品是基于如何让客户、让企业快速上云的准则,用我们在私有云市场很成熟的一款云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能够通过IDC的方式进行开箱即云。也包括一些刚才提到的混合云的场景,让企业能够很快地得到他所需要的一些业务价值。
今天的研讨会听到最多的词就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在此祝愿双方的合作落地生花,取得辉煌的成绩!

 

【51CTO原创稿件,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为51CTO.com】

责任编辑:赵立京 来源: 51CTO
相关推荐

2023-10-16 23:37:56

2021-08-27 10:14:16

Thanos监控开源

2022-07-05 06:30:54

云网络网络云原生

2021-03-30 18:05:10

数字化转型计算机技术

2020-07-27 09:50:52

云原生图谱

2024-01-24 11:35:28

C++多返回值开发

2021-08-09 10:20:04

Thanos监控架构

2022-12-08 14:18:45

2022-06-16 08:01:06

云成本管理FinOps

2018-09-28 14:06:25

前端缓存后端

2022-09-22 09:00:46

CSS单位

2022-11-06 21:14:02

数据驱动架构数据

2024-04-10 08:00:00

2023-08-10 09:49:57

自动驾驶视觉

2018-07-30 13:34:04

2019-12-25 20:02:37

数据安全企业上云IBM

2021-09-06 18:16:51

国资云云计算

2023-12-22 19:59:15

2021-08-04 16:06:45

DataOps智领云

2021-08-11 10:21:24

云直播阿里云边缘云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